第(3/3)页 看着伏生尴尬的模样,淳于越诚恳地道:“伏兄啊,今日这坐而论道,还是算了吧。” “不可!生必要通晓淳于兄之艰难,解淳于兄之疑难!你我同为儒家门生,自当同进同退!”伏生断然否决,一脸慷慨之色。 “……好吧。”淳于越不忍心再打击伏生。 他嘴上答应着,心中却是想着:你仅钻研学问,便是对我最大帮助了。 “秦孝公提拔卫人公孙鞅,公孙鞅变法以致秦国强大。历经六代秦王,皆遵循以法治国之根本,不曾有丝毫变动。今陛下能一统天下,法家居功甚伟。越所言,伏兄可认?” 伏生虽然万般不愿,但他是个不愿言假话之人。 在秦国崛起的路上,确实是法家起到巨大作用,儒家门生是天下一统后才来到秦国朝堂的。 伏生勉强点了点头,连一个“认”字都不想说出口。 淳于越继续道:“陛下虽熟读诸子百家典籍,其倾向,却是绝对的法家。陛下为韩非一人,兵临韩国威逼韩王安。重用曾为叛逆吕不韦门客的李斯,让李斯担任九卿之廷尉。要求关中各郡县官员要普及秦法给百姓,做到事皆决于法。陛下做的这些事,足以看出,诸子百家,陛下唯独对法家青睐有加。法家在秦国之地位,不可动摇。” 伏生听呆了。 这些话,伏生是第一次听到,以往淳于越从来没与他说过,他也从没没有在乎过什么局势问题。 他就只醉心于儒学,精研《尚书》、《论语》等书籍。 “朝堂之上,我儒家门生人数,不是已超过法家门生了吗?” “那皆是虚妄。” 淳于越摇摇头,道:“我儒家门生官职多为年俸六百石的博士,有议权无实职,只是看起来人多势众。反观法家,占了年俸两千石的上卿廷尉,一千石的廷尉监,一千石廷尉正。那开在咸阳正中大道的廷尉府,不如叫做法家府来的实际。” “呵,我儒家其实不仅比不过法家,就连其他家也比不过。纵横家门生顿弱为上卿,名家门生姚贾为上卿,连墨家孟腹都为上卿。我儒家空有如许多人数,但却无一位上卿啊!” 许是内心谋划从未与他人说过,这些事在淳于越心中憋闷许久,此刻打开了话匣子,就再也停不下来,不等伏生说话,淳于越就继续讲述。 “我儒家之力,显于治国安民,不显征战厮杀。乱世之中,我儒家难与各家争雄。秦国闻战则喜,陛下好大喜功。故秦堂之上,身居高位者无我儒家门生。” “陛下以法领天下,收我儒家入秦,不过是聚拢人心之举。实际上,陛下未有一刻将儒家放入眼中。若要我儒家重归显学,寄望于穷兵黩武的陛下,必不可行。故,我儒家之显赫,在于陛下身故之后,在于秦二世!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