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26章 不用叫我单于-《三国之黄巾少帅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再说了,哪有十年二十年的郎官,再说朝廷各衙门,也用不到那么多人。

    人多了,那么就会有偷懒的,别人见到有人偷懒,还能和自己领一样的俸禄,那自然也偷懒。

    最后各衙门的郎官增加,办事效率却下降,俸禄的开销却有所提升,亏本的还是朝廷。

    还是老样子,限死的年龄,三十岁考不上进士,以后可就没机会再考。

    不过需要文士的地方多了去,就算不当官也不至于饿死,三十岁,还有二三十年可以挥霍。

    只要脑子没坏或者自甘堕落的,总能找到一份好营生,文化人到底还是比较缺的。

    后世上限是三十五岁,问题人家退休是六十岁,这年头五六十岁走的太多了。

    这还是城里吃的好,医疗也还可以,换了乡下四十多岁一场重病就没了,那可海了去了。

    三十岁挺好,郭嘉和戏志才,十五六岁都开始当家了,还不是个例。

    三十岁还考不上进士,自谋出处才是最稳妥的。

    扣除州学建立之外,便是鹰潭县的城墙完成了。之前招降一些越人,补充了劳力。

    城墙完成了,那么接下来就是把衙门建设起来,这样官吏就可以开始办公了。

    再加上酒肆和客店办起来,一个县城的雏形,也就基本出来了。

    市集的地方已经划分出来,很快就到秋收,到时候自然有其他地方的商人过来交易。

    山货也好,粮食也罢可以走量。之后在再出售日用品,尤其是铁锭和木料什么的,官府会出面收购,毕竟都有木匠铺和铁匠铺的股份,这算初期投入。

    只是这报销,可是在郡里报销,若是单据有问题,有人打算借助这个中饱私囊,那双方可都要要问责的。是以收购的时候说好了,单据一式三份,买卖双方和官府各一份。

    三方都有存根,这样可以方便核对。真要搞点什么幺蛾子出来,那得三方一起搞才行。

    只是真到了那个程度的话,后续调查还真不太容易。

    只能说最大限度避免,发现一例处置一例,别说这个时代,换了现代都只能这样。

    别说鹰潭县,其他几个县也在陆续开工。这开拓军陆续到来,十三万人年底前分散到四五个县,两三个镇里面。再配上一些投降归附过来的山越,基本城镇就算构筑起来了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