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我们的光能接收转化器,主要制作成本就在硅片上。” “压缩的单晶硅熔点超过七千摄氏度,强度和韧性都有大大提升,我们的合作厂商无法把这种材料,切割成理想中的薄片。” “所以,我们所制造出来的转化器,内部的单晶硅并没有发挥出最大的转化效能。” “现在我们的压缩材料技术,已经远远的高出了制造技术,所以我建议,应该考虑扩大高等压缩材料公司,让相关结构材料的生产规模化,并把资源向民用制造领域倾斜。” “比如,用压缩材料生产加工性能更高的车床——” 赵奕连续说了很多,内容大多数和制造有关,他说的都是事实,引起了其他参会人员的肯定。 高等压缩材料公司制造出来的压缩金属,无论熔点还是强度,韧性都大大提升。 这种材料放在制造领域,不可能完全发挥作用,因为相关的制造技术,依旧没有获得提升。 能够加工压缩材料的,只有更高端的压缩材料。 比如,切割。 普通的切割车床去切割高强度压缩的金属材料,很可能会直接损坏,而相应的加工好多都需要人工操作。 这就导致制造出的产品,根本无法发挥全部功效。 光能接受转化器内部的硅片就是如此,硅片制造出来以后,表面明显是凹凸不平,有的地方甚至有人工切割的痕迹,而且厚度根本不达标,比设计厚了三倍以上。 如果有相应的制造技术,光能接受转化器的重量,就能从三百公斤降低到两百公斤,同时,转化效能还能够继续提升。 高层组织的技术会议,就只针对技术去讨论,牵扯到保密性质的压缩材料制造,真正要做出相关决策,肯定还需要几轮会议。 在相关的会议结束以后,赵奕带着奕星团队的人,就和几家合作的高端企业部门,商谈第二座聚能卫星制造的问题。 之前制造第一座聚能卫星的时候,就已经讨论过第二座制造问题,讨论都是成本和技术。 因为已经支付了大笔的技术、专利费用,制造第二座举行卫星,只需要支付两亿人民币的费用,分别支付给空间信息科技公司和航天局。 专利技术费用大大降低,也就让聚能卫星的成本大大降低。 其他核心成本就是材料和发射,材料的问题还是要看高层决策,高等压缩材料公司扩大规模,就肯定能够大大的降低成本,而不是每一次大批量制造材料,都像是做实验一样。 另外,就是发射成本了。 聚能卫星的发射成本,最主要还是摆脱地球引力,需要借助于空间站上的z波装置。 空间站上的z波装置,每一次使用都需要填充能源。 这个过程非常复杂,成本也高到令人作舌。 所以赵奕想到了原本计划中的‘发射高功率z波卫星’。 聚能卫星已经处在运作状态,就可以进行下一步发射高功率z波卫星,建立太空航道的计划了。 现在已经没有了技术难关,制造上没有任何问题,借助航天局主要还是地面发射,要使用大型的反重力推进器。 在和航天局进行商谈前,赵奕已经做了详细的计算。 他们说要制造的高功率z波卫星,需求的电能功率在一千五百千瓦以上,一发z波就能建立从四百公里左右太空,一直通往火星或太阳表面的太空穿梭航道,路程长度在一亿三千万公里到两亿公里之间。 同时,每一次使用前积攒能量的时间低于半个月。 如果功率能达到1800千瓦,蓄能时间就能降低到一个星期,可以称得上‘能够支持频繁使用’。 z波技术已经成熟。 而转化一千五百万功率电能的光能接收转化器,差不多就是把汽车上的转化器,扩大三十倍以上的体积,重量大概在十吨左右。 如果压缩材料技术应用在制造领域,能制造出切割更精细的硅片,电能转化率大大提升,那么光能接收转化器的体积,就能缩小到低于‘十五倍’,重量大概六吨就足够了。 现在,建立高功率z波卫星技术已经成熟,是时候开启太空航路了。 第(3/3)页